根据《上海市张江科学城发展“十四五”规划》,张江科学城规划面积由95平方公里扩大至约220平方公里。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推动张江科学城扩区提质,促进更大范围产城融合,提升科学城创新策源功能,加快把张江科学城建设成为“科学特征明显、科技要素集聚、环境人文生态、充满创新活力”的国际一流科学城,制定此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张江品牌效应和创新策源功能,充分发挥张江科学城扩区提质联席会议统筹推进、协调各方作用,充分发挥扩区范围各管理局(管委会)和街镇积极性,使张江科学城科技创新的职能更加充分、产业发展的职能更加统筹、行政审批的职能更加高效、区域发展的职能更加协调,成为科创中心核心区的主要承载地、金融支撑实体经济的主要承载地、集聚广大科技人才的主要承载地。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规划一体编制。一是城市空间规划。在原95平方公里科学城城市规划基础上,整合扩区范围11个街镇的空间资源,对张江科学城总体空间规划进行优化和调整,按照“一心两核、多圈多廊”错落有致、功能复合的空间布局要求,编制形成22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以“科学、产业、城市”融合发展为导向,优化产业和居住布局,加快园区向城区转型。注重配套多元、均等的公共服务,商业配套等更加有利于各类创新人才开展深入交流,激发创新创造灵感,更好吸引和留住全球顶尖人才。二是产业规划。编制完成220平方公里产业规划,以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三大主导产业为引领,打造“创新源、产业核、联动廊”的创新产业体系。以科学城北部“创新源”为核心,沿金科路—康新公路主干道,将北部的“中国芯”、中部的“智能造”、南部的“创新药”三个区域串联,加强科学城南北片区之间的产业联系与创新互动。同时,依托扩区后发展空间的拓展,进一步放大张江品牌的溢出效应,加强与周边镇联动,重点打造若干具有特色的产业社区,融合成为科学城三大重点产业集群的支撑力量。优化张江科学城扩区范围内15个产业社区的功能定位,根据各产业社区现有产业基础和禀赋资源,明确各社区的产业发展方向。
(二)彰显硬核科技本色。硬核科技是张江最鲜明的特质,也是体现创新策源的核心所在。从参与全球科技创新的视角,加快全球一流科学家团队和重大前沿科学基础设施的集群建设,形成在中国、在长三角、在上海,科学思想最活跃、创新活动最丰富、研究设施最开放的科技创新活跃之地。在上一轮光子科学基础设施陆续投入运营的基础上,实施上海光源重大升级改造、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2期线站、超高时空分辨电子探针集群等一批重大科学基础设施,保持在光子科学上的领先地位。与中科院、国家发改委、国家科技部和市有关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围绕光子科学和微纳电子、脑科学与生物医药、算法与人工智能、量子科学和空天、海洋、能源、物质等领域,超前谋篇布局一批国家重点实验设施群和国家研究中心,吸引和培育国际顶尖的学术机构、平台落地。
(三)加速关键产业赛道布局。围绕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三大主导产业,做强做大做宽做实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继续推进各药企在研临床新药的研发,完善包括CRO和CMO/CDMO在内的各类药物研发服务机构的发展,争取有更多的原创一类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诞生在科学城。在细胞产业方面,重点发展以人体干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自体免疫细胞、异体免疫细胞等技术为代表的细胞治疗产品,以基因替代疗法、基因编辑等为代表的基因治疗产品、溶瘤病毒药品、基因检测、基因诊断,打造细胞和基因治疗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生态。集成电路产业努力突破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卡脖子瓶颈,在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上实现各自突破,形成产业的整体进步。设计上鼓励和支持企业向高端逻辑芯片攻关,鼓励发展国产EDA和其他IC工艺软件;制造上推进国产芯片向更高制程和车规芯片突围;装备上推动国产产品上线运用;材料上除满足现有芯片制程的各类主材、辅材、耗材外,尽早开展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的布局,争取在科学城形成集成电路产业的融合生态和产业集聚。人工智能产业加强集聚突破。充分应用基于“区块链”“元宇宙”和“Web3.0”的发展际遇,引导科学城的软件信息服务业企业拓展数字空间的应用场景和交互边界。体验上,重点围绕实时渲染、全息交互、裸眼3D、电子皮肤、虚拟人等;在场景上,重点围绕游戏、购物、教育、会展、工业等;在边界上,重点围绕数字原生、数字孪生、虚拟相生等。全面适应互联网从“Web2.0”向“Web3.0”的转移,鼓励和引导企业同科学城内企业、机构主动适应变化趋势,开展“Web3.0”环境下数字权益管理和保护的探索。
(四)项目建设同步推进落实。统筹推进城市功能建设,推动需求清单化、项目化,全面梳理220平方公里范围新一轮“五个一批”建设项目,形成在建、新建、储备项目清单,挂图作战,促进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建立张江科学城产业用地预收储机制,全面梳理形成年度土地储备计划表,持续供应土地资源,保障项目空间需求;在重点区域、重要点位,对部分绿化进行综合改造提升,加强综合商业配套、生活设施建设,全面打通断头路;推进实施张江科学城景观、灯光、标识度等提升工程,增强科学城的显示度和辨识度;在交通体系上,加快推进张江科学城东片区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构建科学城便捷高效、快慢结合、管理智慧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解决职住分离和交通拥堵等突出问题。
(五)推进各项政策全域覆盖。张江科学城专项发展资金政策和人才政策覆盖到全域220平方公里,不断提升政策的溢出和放大效应。张江科学城专项发展资金政策要按照对外“统一受理门户、统一政策口径、统一审核标准、统一管理手势”的原则,实现政策全域覆盖,对外实行“一门式受理”,使企业感受度一致。张江科学城人才政策要按照“统一政策标准,跨部门合作模式”,即扩区前区域由张江科建办按原申请标准和流程受理审核后报市人社局;新扩区区域由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牵头相关街镇和委办局按统一申请标准完成受理审核后,由张江科建办报市人社局。
(六)推进审批事项全域覆盖。在全面梳理张江科学城及度假区管委会、陆家嘴管理局、金桥管理局、世博管理局和川沙新镇审批事权现状的基础上,推进审批事项全域覆盖,不断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一是扩展委托范围。在张江科学城220平方公里扩区范围内,现由度假区管委会、陆家嘴管理局、金桥管理局、世博管理局、川沙新镇负责审批的区域,审批主体保持不变,并以张江科学城名义接受区级部门委托开展行政审批工作,相关审批文件落款用印时增加张江科学城标注。二是明确各区域审批事项。在张江科学城220平方公里扩区范围内,度假区管委会、陆家嘴管理局、金桥管理局、世博管理局、川沙新镇承接的区级审批事项,通过审批事项实施情况评估、签订三方委托协议实施全部覆盖,同时通过进一步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升综合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七)推进统计工作应统尽统。实施全域统计管理,创新统计工作体系,优化统计口径和范围,理清220平方公里统计现状情况,形成220平方公里范围企业清单,确保全域统计,应统尽统,为全面准确掌握科学城创新发展成果提供支撑。
(八)推进先行先试。进一步落实好引领区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地,释放制度红利;进一步落实好自贸试验区各类制度政策的先行先试,发挥好现有各项创新试点的效能,破解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进一步提升投资促进中心运行效能,推进落实“一盘棋、一体化、一条龙、一揽子”“四个一”的招商和企业服务机制,实现对项目、企业全过程跟踪和全生命周期服务;进一步构建管理精细化、服务智能化的管理服务体系,加快实现企业服务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探索创新风险共担机制,努力形成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的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方式;进一步完善创新的全链条加速机制,把握不同技术领域和不同阶段的创新规律,实施针对性的加速政策支持。
(九)建设活力四射创新创业生态。打造国际一流的双创示范基地,持续引进标杆性孵化机构,重点引育一批独角兽企业加速器,设立一批创业社区、创业联盟、创业学校,吸引领军企业内部创业团队、国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打造包括以底层技术的突破带动上下游要素集聚的创新生态,以CVC基金为依托,通过大企业开放供应链、产业链带动孵化中小企业形成的创新生态;围绕降低创新成本,通过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创新资源共享,支持创新企业轻资产发展的创新生态,加快形成张江作为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的“核爆点”。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张江科学城扩区提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高度统筹、快捷高效的工作机制。下设综合保障、政策服务、产业发展、建设协调、人才服务等若干工作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研究张江科学城的区域规划建设、重要政策、产业发展等事项,协调跨部门重大事项。
(二)责任分工负责。上海科创办、浦东新区各相关部门、各管理局(管委会)、各街镇各司其职,规划、建设、审批、政策、统计等工作分别由科创办和新区相关职能部门牵头负责,各街镇全力配合。其中,空间规划工作由区规划资源局牵头,产业规划工作由区科经委牵头,建设工作由区建交委、区发改委牵头,审批事权全覆盖的操作路径和方法由区审改办牵头,科学城专项政策由区科经委、区财政局牵头,人才政策由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牵头,统计工作由区统计局牵头。
来源:招商网络
展开